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将那些体积非常小或者离我们非常远的事物称之为点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,点的概念是相对的,而且点元素是设计中很关键的一部分,如何利用点元素让设计作品出色呢?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 点是一种很小的视觉元素,在平面构成中,我们通过元素间的比较来设立画面中的点元素,点的形态也是不固定的,可以将画面中拥有小体积的要素称为点,如一个字母、一个标点符号等,也可以将元素进行交错排列时形成的交叉部分称为点。人们自然而然地将那些体积较小的元素视为点。 点的基本表现法则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画面中的点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排列,利用点与空间的相互作用,以此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画面效果,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视觉张力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,常使用点的以下几种表现法则: 1. 单点 所谓单点,是指画面中只存在一个点元素,该元素往往被视为画面的主体物。在设计中,人们通常将画面中的主体视为点元素,可以利用主体摆放位置的不同,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印象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,可以运用元素间的对比关系来**点元素,例如从配色关系上、元素在面积上的区分等。 2.多点 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元素时,可以根据主题需求来决定集中或分散的编排方式。在设计中,将多个点元素以聚集的方式排列在一起,以形成密集型的编排样式,并利用充满紧凑与局促感的画面结构,在视觉上带给观赏者一种膨胀或拥挤感。 线化的点赋予画面灵活性 当画面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元素时,可以利用相邻点之间的张力作用,使观赏者在潜意识中将它们连接在一起,从而在视觉上打造出点的线化效果。点的线化效果不仅能在排列结构上将视觉要素连接在一起,同时还能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吸引力,并给观赏者留下*特的视觉印象。 有时还可以将两个相同性质的视觉元素刻意地排列到一起,以使观赏者自觉地在潜意识中用线段来连接它们,从而形成隐性的线化效果。该类线化效果在表现方式上具有良好的互动性,它通过特定的排列模式使人们从联想中得出结论,并主动将画面中的视觉元素联系在一起。 面化的点彰显画面凝聚力 3个以上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就可以构成简单的几何面,通过对画面中的点元素进行特定的编排处理,可以形成具有多样性变化的点面效果。 通过点的面化处理,将使画面中的视觉要素被聚集在一起,从而打造出紧密、局促的画面结构。另外,在进行点的面化处理时,加强点元素在形态与结构上的变化程度,可大大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。 点的构成法则 在点的构成法则中,无论是单纯的点排列或是其他,它们都不会单独地出现在设计中,而是以相互组合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,通过组合的表现方式使画面结构变得多元化,这也是设计师所追求的设计理念。 综上所述,在设计中,任何元素都能成为点,而这些点在特定的编排与组织下,还能赋予作品风格迥异的情感表达,例如点的扩散与聚集、点的线化等,使设计主题更明确等,更多设计知识,设计资料,设计资源,欢迎到我的主页资料查看哟。